健康管理師培訓要求
1.1 職業名稱
健康管理師
1.2 職業定義
從事健康的監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咨詢、指導和健康干預等工作的專業人員。
1.3 職業等級
本職業共設三個等級,分別為:助理健康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健康管理師
(國家職業資格二級)、高級健康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
1.4 職業環境條件室內、常溫。
1.5 職業能力
身體健康,具備一定的觀察和理解、資料收集和處理、計算和分析、信息獲取和使用、表達和交流、協調、管理及學習的能力。
1.6 基本文化程度中專畢業。
1.7 培訓要求
1.7.1 培訓期限
根據本職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確定。晉級培訓期限:助理健康管理師不少于 180 標
準學時;健康管理師不少于 130 標準學時;高級健康管理師不少于 110 標準學時。
1.7.2 培訓教師
培訓教師應當具備健康管理相關知識,一定的健康管理實際操作經驗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傳授能力。培訓助理健康管理師的教師應具有健康管理師及以上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有關專業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培訓健康管理師的培訓教師應具有高級健康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或有關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培訓高級健康管理師的教師應具有高級健康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 2 年以上或有關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資格。
1.7.3 培訓場地設備
可容納 20 名以上學員的標準教室:有必要的教學設備、設施;室內光線、通風、衛生條件良好。有輔導答疑教師。
1.8 鑒定要求
1.8.1 適用對象
從事或準備從事本職業的人員。
1.8.2 申報條件
——助理健康管理師(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 具有醫藥衛生專業大學??埔陨袭厴I證書。
(2) 非醫藥衛生專業大學??埔陨袭厴I證書,連續從事健康管理專業工作 2 年以上, 經助理健康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并取得結業證書。
(3) 具有中專以上醫學相關專業學歷,連續從事健康管理專業工作 3 年以上,經助理健康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并取得結業證書。
——健康管理師(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 取得助理健康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后,連續從事健康管理工作 5 年以上。
(2) 取得助理健康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后,連續從事健康管理工作 4 年以上,經健康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并取得結業證書。
(3) 具有醫藥衛生專業本科學歷,取得助理健康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后,連續從事健康管理工作 4 年以上。
(4) 具有醫藥衛生專業本科學歷,取得助理健康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后,連續從事健康管理工作 3 年以上,經健康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并取得結業證書。
(5) 具有醫藥衛生專業中級或以上專業技術職業任職資格者,經健康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并取得結業證書。
(6) 具有醫藥衛生專業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 2 年以上。
——高級健康管理師(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 取得健康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后,連續從事健康管理工作 4 年以上。
(2) 取得健康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后,連續從事健康管理工作 3 年以上,經高級健康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并取得結業證書。
(3) 具有醫藥衛生專業本科學位,連續從事健康管理工作滿 5 年,取得一定工作成果
(含科研成果,獎勵成果,論文著作),經高級健康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 并取得結業證書。
(4) 具有醫藥衛生專業碩士學位以上者,連續從事健康管理工作 3 年以上,取得一定工作成果(含科研成果,獎勵成果,論文著作),經高級健康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并取得結業證書。
(5) 醫藥衛生專業副高級職稱以上者,經高級健康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并取得結業證書。
(6) 醫藥衛生專業本科生畢業 13 年以上,碩士研究生畢業 8 年以上、博士研究生畢業 5 年以上,連續從事健康管理工作 5 年以上。
1.8.3 鑒定方式
分為理論知識考試和專業能力考核。理論知識考試和專業能力考核均采用閉卷考試方式。理論知識考試和專業能力考核合格者通過鑒定,取得證書。健康管理師和高級健康管理師還須通過綜合評審。
1.8.4 考評人員與考生配比
理論知識考試與專業能力考核考評人員與考生配比為 1:20,每個標準教室不少于 2 名考評人員;專業能力考核考評員與考生配比為 1:20,每個考場不少于 2 名;綜合評審委員不少于 5 人。
1.8.5 鑒定時間
理論知識考試時間不超過 120 分鐘;專業能力考核時間不少于 30 分鐘;綜合評審時
間不少于 15 分鐘。
1.8.6 鑒定場所設備
理論知識考試在標準教室進行;專業能力考核場所須配置多媒體設備。
1. 基本要求
2.1 職業道德
2.1.1 職業道德基本知識
2.1.2 職業守則
(1) 健康管理師不得在性別、年齡、職業、民族、國籍、宗教信仰、價值觀等方面歧視個體或群體;
(2) 健康管理師首先應該讓個體或群體了解健康管理工作的性質、特點以及個體或群體自身的權利和義務;
(3) 健康管理師在對個體或群體進行健康管理工作時,應與個體或群體對工作的重點進行討論并達成一致意見,必要時(如采用某些干預措施時)應與個體或群體簽訂書面協議;
(4) 健康管理師應始終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具體措施如下:
①健康管理師有責任向個人或群體說明健康管理工作的相關保密原則,以及應用這一原則時的限度;
②在健康管理工作中,一旦發現個人或群體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況,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發生(必要時應通知有關部門或家屬),應將有關保密的信息暴露限制在最低范圍之內;
③健康管理工作中的有關信息,包括個案記錄、檢查資料、信件、錄音、錄像和其他資料,均屬專業信息,應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行保存,不得泄露;
④健康管理師只有在個體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對工作或危險因素干預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在因專業需要進行案例討論,或采用案例進行教學、科研、寫作等工作時,應隱去可能會據此辨認出個體的有關信息。
2.1.3 禮儀和禮貌語言知識
2.2 基礎知識
2.2.1 健康管理基本知識
2.2.1.1 健康管理概論
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與組成健康管理服務
健康管理基本策略與措施 健康管理在中國的行業發展健康管理在中國的應用前景
2.2.1.2 健康風險評估
健康評估的分類健康評估的理論健康評估的應用
常用健康評估方法介紹環境危險因素
行為危險因素生活質量評估
2.2.1.3 健康保障與保險相關知識
中國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健康保險的現狀
中國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健康保險的原理和方法中國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健康保險的技術和應用個人理財知識與健康理財計劃
2.2.2 醫學基礎知識
2.2.2.1 臨床醫學
臨床醫學基礎知識
常見慢性病診療基本知識
常見體檢指標的正常參考值范圍循證醫學的基本概念
2.2.2.2 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基礎知識初級衛生保健知識
流行病學和統計學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概述
2.2.2.3 中醫學
中醫基本理論和概念中醫養生學概論
2.2.3 其他相關知識
2.2.3.1 醫學信息學基礎
計算機和互聯網基本知識信息系統理論和實踐概論
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
2.2.3.2 營養學和運動學營養與健康
膳食計劃 運動與健康運動處方
2.2.3.3 心理學
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
心理應激心理評估
患病/健康心理問題人際關系和溝通技巧
2.2.3.4 健康相關產品的安全與衛生食品、飲用水
保健功能食品化妝品
消毒產品保健用品健身器材
2.2.3.5 健康營銷學
健康服務的概念和健康服務市場的特點健康服務產品的特點和服務體系
健康服務消費者購買行為健康服務消費者信息管理
2.2.3.6 醫學倫理學
醫學倫理學的基本原則、規范與范疇醫學工作中的倫理道德
2.2.4 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衛生法學)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3)衛生法律、法規
(4)其他法律、法規中與衛生相關的條文
2. 工作要求
本標準對各級別的能力要求依次遞進,高級別涵蓋低級別的內容。
3.1 助理健康管理師
職業功能 |
工 作 內 容 |
能 力 要 求 |
相關知識 |
一 健康監測 |
(一)信息收集 |
1. 能夠使用常用健康信息記錄表收集信息 2. 能初步判斷信息準確度 3. 能夠進行標準化的體格測量 4. 能夠填寫健康信息記錄表 |
1. 信息采集的原則、途徑和方法 2. 基本體格測量知識 |
(二)信息管理 |
1. 能夠錄入信息 2. 能夠清理數據 3. 能夠用計算機傳遞和接收健康信息 4. 能夠打印、分送健康報告 |
1. 健康信息的查對與處理 2. 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 | |
二 健康風險評估和分析 |
(一)評估分析 |
1. 能夠識別相關健康危險因素 2. 能夠確定評價指標 3. 能夠使用選定的評估工具進行健康風險評估 |
1. 健康危險因素知識 2. 健康評估工具的正確使用 |
(二)評估判斷 |
1. 利用信息和工具,確定危險因素 2. 根據評估指標做出危險因素的報告 3. 根據判斷做出書面和口頭報告 |
1.科學報告書寫方法和原則 | |
三 健康指導 |
(一)跟蹤隨訪 |
1. 能夠采用電話、信件、電子郵件或交談的方法執行健康管理隨訪計劃 2. 能夠記錄個人和人群健康變化 |
1. 溝通技巧 2. 科學觀察和記錄的技巧 |
(二)健康教育 |
1. 能夠傳播健康信息 2. 能夠按照既定方案,發送健康教育材料 |
1. 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和執行 2. 健康信息傳播的方法和技巧 | |
四 健康干預 | (一)實施干預方案 | 1.能夠按照指定的方案或利用特定的工具對常見健康危險因素實施干預 | 1. 常見健康危險因素干預方法 2. 健康干預方法和相關技術的使用 |
(二)監測干預效果 |
1. 對干預過程進行記錄,檢查是否達到或偏離既定目標 2. 反饋干預效果 |
1. 干預的原則 2. 干預過程的記錄與報告方法 3. 干預效果的評價原則 |
3.2 健康管理師
職業功能 |
工 作 內 容 |
能 力 要 求 |
相關知識 |
一 健康監測 | (一)健康需求分析 | 男女爱爱好爽视频免费看 |